定子绕组温升不超过63K,转子绕组温升不超过58K,为水电行业最严格的温升控制水平。
各级党委(党组)要扛实政治责任,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唐源、胡波、谢宏、夏维勇、毛玖明出席会议。
苏永忠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汇聚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握正确方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上来,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掌握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扎实做好人才工作,为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昭通日报记者:李丽娟/文 杨洋/图校对:崔鹏。会议审议了《第一批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拟入选人员和团队名单》《昭通市 2022 年度院士专家工作站拟认定建议名单》。8 月 1 日,市委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在全市上下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浓厚氛围。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出席会议。杨承新要求,要完善联络和激励等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来发展创业,以最大的力度、最实的措施、最优的管理来招引和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确保各类高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健全机制拓宽日常教育覆盖面。
近年来,昭通以人才项目和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深入开展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为抓手,累计与9家重点科研院所、25所双一流高校、12家省外重点医院和16家中国500强企业开展人才项目合作,共建成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星创天地10个、企业技术中心5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54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首席技师大师工作室6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3个,为各领域人才搭建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的服务平台。出台《昭通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昭通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彰显党管人才制度优势。持续深入抓实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党强大的组织优势是党一次次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聚才汇智点燃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人才聚,事业兴。在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移民安置中,巧家县2400余名党员干部与移民群众结对包保,构建党建引领移民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了移民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个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一次次有事找我的先锋服务,为推动昭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全市认真贯彻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整顿提升116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遴选命名59个省级、200个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统筹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国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各行业、各领域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聚焦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起职能高效的机构运转体系。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1467名人才全覆盖结对帮扶行政村(社区),凸显人才引领作用。
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并落实容错纠错办法、澄清保护机制,以能上能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13年以来,66名调研反映较差、因身体健康原因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市管干部被调下,40名处分影响期满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市管干部被提拔或进一步使用。整体联动彰显区域党建联建优势。广大党员主动请战,如期完成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任务。强基固本筑牢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建设。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让思想灯塔照亮初心。人才作用发挥不断提升。
坚持区域化统筹、差异化发展,在镇雄、彝良、威信3个县建设镇彝威革命老区党建长廊,在昭阳、鲁甸、大关、盐津4个县(区)建设南丝绸之路沿线党建长廊,依托巧家、永善、绥江、水富4个县(市)地处金沙江下游的生态地位,建设金沙江沿线党建长廊,通过党建联建、擂台比武等方式,分区域高标准创建10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推动实现全市基层党建质效整体提升、作用叠加释放。粤滇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昭通与东莞、中山签订35项智力服务或技术合作协议,10个专家服务团、70多名省级专家深入12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撬动了6900余万元的项目建设。
始终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首要位置,提出了坚持上下看、横纵看、测评看、前后看相结合,客观准确看清识透干部的工作标准,健全随机调研、蹲点调研、专项调研、综合调研四位一体干部考察识别机制,将政治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1314支党员突击队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党群一心、坚不可摧的抗疫长城。全市以高站位、高标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提前谋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项准备工作。故事党课创新做法得到中央组织部的肯定。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下沉27464个城乡网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党员在大事、要事、急事、难事面前冲锋在前,让乌蒙大地的颜值和品质发生了精彩蝶变。沪滇东西部协作以来,全市把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作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依托273名来昭帮扶专技人才的示范引领、帮带培养和产业指导,全市医疗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有效提升,苹果、天麻、马铃薯等高原特色产业借力出昭入沪。
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中,昭通聚焦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思想引领和文明生活组织化,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和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有序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持续派强用好驻村干部……汇聚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磅礴力量。建立条块结合的协同联动机制,组建社区大党委168个,873个机关事业单位、4109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引育并重,专业队伍更壮大。充电提能,干事底气更充盈
墩苗淬火,薪火事业更蓬勃。全市认真贯彻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整顿提升116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遴选命名59个省级、200个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统筹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国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各行业、各领域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历次集中学习教育中,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中央和上级部署要求,紧扣昭通实际,创新工作载体,推动思想教育入脑入心、党性锤炼更加深入、作风转变扎实有力。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培养三个一百计划,市直部门、县直部门、乡(镇、街道)35岁左右正科级年轻干部常态保持在100名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特别是视察昭通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强堡垒、育人才聚贤能,在推动昭通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深深刻下组工烙印,为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平急转换机制,将市、县两级2.2万名干部明确到村(社区)作为工作预备队,1094个单位党组织3.3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平时常态协同、共建共治,急时召之即来、来即能战。
广大党员主动请战,如期完成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任务。聚才汇智点燃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人才聚,事业兴。
市级滚动设立3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和激励蓄势赋能。建立条块结合的协同联动机制,组建社区大党委168个,873个机关事业单位、4109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履行好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职能,领导班子结构功能不断优化、领导干部专业能力本领不断提升。在全市实施专业干部源头储备和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市级举办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班1648期、培训干部35.6万人次。
织密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在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移民安置中,巧家县2400余名党员干部与移民群众结对包保,构建党建引领移民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了移民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和幸福感。注重拓宽干部来源,2013年以来,108名实绩突出的乡(镇)党政正职在一线获得提拔使用,331名优秀村党总支书记、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等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担当作为打造攻坚克难的乌蒙铁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聚焦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起职能高效的机构运转体系。整体联动彰显区域党建联建优势。
深入实施一线培养选拔干部685工程,2018年以来,昭通市委、各县(市、区)委、市直各部门在一线提拔干部比例分别占提拔干部总数的67%、84%、51%。全市以高站位、高标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提前谋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项准备工作。
沪滇东西部协作以来,全市把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作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依托273名来昭帮扶专技人才的示范引领、帮带培养和产业指导,全市医疗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有效提升,苹果、天麻、马铃薯等高原特色产业借力出昭入沪。人才帮扶成效不断深化。